北京一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629689.html距离春节还有三天,孩子们也已经放假一段时日。
假期和春节都是欢乐喜庆的日子,还是要提醒一句:假期也是儿童意外的高发时期,在欢乐的日子里,也别对孩子的安全放松警惕。
我们盘点了年儿童意外伤害事件,希望能给每位家长提个醒,新一年,别让孩子掉进这些安全陷阱!1误食事件频发重者危及生命仅在去年11、12两个月内,就连续发生了至少4起儿童误食事件,有减肥药、磁力珠、纽扣电池……1.误食减肥药致死一名2岁大的宝宝因为误食了几粒减肥药,导致心肌受损,呼吸、心力衰竭,最终送医不治。活泼可爱的宝宝就这样没了,让人痛心不已!
图片来源:微博
减肥药本身就可能添加了风险不明的成分,大人吃都不安全,孩子误食的风险更不必多说。因误食减肥药物、降压药物而中毒,甚至死亡的情况并不少见。
图片来源:网络
2.误食磁力珠导致肠穿孔去年11月,连续发生了2起误食磁力珠事件。其中一名2岁宝宝误食3颗磁力珠后导致小肠穿孔23处,险些丧命。让人心痛的是,在此之前,宝宝曾经险些误食……
图片来源:微博
时隔一周,一位8岁的小朋友也因误食12颗磁力珠而腹痛难忍,所幸及时送医救治。
图片来源:微博
磁力珠虽小,但吸力非常大。在体内可以穿过人体组织相互吸引到一起,而牵拉的力量足够导致胃肠道穿孔或阻塞,严重的可致人死亡。无论多大的孩子,都要远离这种「夺命」玩具。3.误食纽扣电池,食管被腐蚀
上个月,2岁男童误食纽扣电池导致食管被腐蚀,住院两周才恢复,想想都觉得后怕。
图片来源:微博
纽扣电池最大不过硬币大小,极易被误食,进入食道后会持续放电形成电流,持续1小时就会引起黏膜坏死,2小时可以出现溃疡,8小时就可以导致穿孔。
《陕西都市快报》曾展示过胃镜室医生从宝宝食道、胃里取出的一些异物,绝对值得家长们提高警惕。
图片来源:陕西都市快报
防控误食风险,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让孩子接触。对于细小的玩具、药品、工具一定要严防死守。
3岁以下的小朋友,千万不要用「这是糖果」来哄骗孩子吃药,避免孩子混淆「糖」和「药」。哪怕天天吃的药,家长也不要图自己方便,随手放在孩子能接触到的地方。
一旦宝宝发生误食,防止急中生错给宝宝造成二次伤害,这「4不要」千万要记牢:
不要用手掏,避免因为宝宝哭闹挣扎而越掏越深;
不要催吐,自行催吐有可能造成误吸和窒息;
不建议自行导泻,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腹泻、肠道痉挛、肠穿孔等疾病;
不要喂孩子醋和馒头等。
2想用偏方治病反而害娃中毒很多地方都有「偏方治大病」的说法,每年都有孩子因使用偏方治病而中毒,过去的一年发生了数起令人痛心的偏方中毒事件。1.偏方治口腔溃疡、咽炎,导致铅中毒去年10月,全国多地出现幼儿铅中毒事件。记者暗访后发现,这些幼儿大多是服用了一种治疗口腔溃疡和咽炎的偏方。经检测该偏方的含铅量高达11%,意味着只要服用,必然中毒。
图片来源:微博
铅会伤害孩子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导致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多动、思维能力与记忆力下降等等。更可怕的是,铅中毒是不可逆的,一旦给孩子造成伤害就难以恢复。2.喝煮菜水「败火」,导致亚硝酸盐中毒同样在去年10月,一个月内连续发生了2起新生儿亚硝酸盐中毒事件,原因是家长用煮菜水泡奶粉来给孩子「败火」。
图片来源:微博
儿科医生提醒,通常个月以下的宝宝通过母乳或配方奶就能摄入足量水分,不建议额外添加任何形式的水。
煮菜水中可能含有农药残留,甚至重金属,本身就不利于孩子健康,绝不能用来泡奶粉。不管几岁的孩子都不推荐饮用。
此外,还有很多荒谬的偏方冲上年的热搜榜:用老鼠熬油治烫伤导致感染、刮痧导致面部溃烂……
不推荐偏方治病,最大的问题就是安全风险太大。与其轻信「过来人」的经验,拿孩子的健康为代价去试验来路不明的各种偏方、药方,不如及时就医,多学习科学育儿知识。3人气游乐设施随时可能伤娃每逢假期,家长都会带孩子去游乐场,这里本是欢声笑语的地方,但一些不安全的游乐设施却会吞掉孩子们的快乐。1.充气城堡被吹翻,秒变「吃人」城堡12月18日,湖北一地的充气城堡被大风吹翻,导致名小孩跌落摔伤。所幸孩子们就医后无大碍。仅仅看画面就忍不住揪心、惶恐,不敢想象意外发生那一刻孩子们是多么恐惧、无助……
图片来源:微博
充气城堡「吃人」事件,并不是第一次发生,甚至曾致人死亡。
年4月2日,河南孟州充气城堡侧翻,数名孩子被压在下面,最终造成名儿童受伤;
年7月20日,安徽黄山充气游乐设施顶部突然局部下陷,8岁女童送医抢救无效不幸死亡;
年3月,山东临沂大型充气儿童城堡被风吹翻落入水中,9名儿童受伤
充气城堡大而轻,重心不稳,如果固定不到位,遇上大风天很容易侧翻。小孩子没有完备的自救意识,发生侧翻时要么会被甩到「城堡死角」,增加窒息风险;要么被甩出城堡,后果不堪设想。哪怕风和日丽,也不建议让孩子去充气城堡里玩。2.玩蹦床,容易伤人伤己今年,有两起儿童蹦床受伤事件引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zhongdushijian.com/jdzy/9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