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中毒事件

起航活动校本培训教师如


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 http://www.gpitp.gd.cn/new/20211026/95975.html

启航活动

教本培训《教师如何站好讲台》

第六期

4月8日,全校教师开展了《教师如何站好讲台》第六期校本培训活动。

本期研修的主题是《教师如何站稳讲台》第11讲《留好影》:通过影像留下学生美好瞬间;第12讲《备好课》:把教案写在学生学习的路上。

1.留好影:通过影像留下学生美好瞬间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拍照、摄像等现代化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频繁,我们要努力思考如何通过拍好照片、拍好视频为班级管理、学生学习服务,使之有更大的用武之地以及非凡之效。

一、拍好照片

用法1:提醒学生注意

用法2:代替学生点名

用法3:留作学生纪念

用法4:辅助学生学习

二、拍好视频

用法1:记录学生表现

用法2:帮助学生理解

用法3:督促学生自控

[案例]

“当肥皂液遇上水中的胡椒粉,会发生什么神奇的变化?”一名春城小学学生用自己所拍摄的微视频,来向大家揭开谜底。学校会利用课前3分钟的时间,播放科普微视频,介绍科学知识,学生们都特别喜欢。

春城小学组建了“校园微视频小摄团”,拍摄并剪辑各种主题的视频,全部是学生独立完成的。学校还增加了“校园微视频欣赏与制作”特色选修课。

2.备好课:把教案写在学生学习的路上

备课,在传统教育思维中,教师大多把它等同于“写教案”。后来,尽管其含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也只是把它理解为教师“为上课做准备”而进行的教材钻研、教案设计、教具配置等以“教”为主的课前任务。

笔者认为,备课的意义不止于此,它应该在教与学的碰撞、磨合与协调中不断生发、生长和生成:在课前,它应该是一个“?”,因为备的课需要在实践中“试验”——这样的教学方案“行不行”;在课中,它应该是一个“,”,因为备的课需要在实践中“检验”——这样的教学方案“通不通”;在课后,它应该是一个“!”,因为备的课需要在实践中“化验”——这样的教学方案“棒不棒”。

由此可见,备课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其中一层意思是需要教师切实做好“每一点”的点化功夫,使备课在教学的每一个时点、每一个节点、每一个难点上不断延伸着、变化着、完善着;另一层意思是备课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识性与通用性教学方案,它常常会随时而变、因地而异、为人而动。所以说,备课不是教师“一下子”或“一阵子”就能完成的事情,而应该是教师“一辈子”才能成就的事情。

一、延长备好课的风景线

用法1:“准备”——为了更好地上课

用法2:“完备”——能让课上得

用法3:“预备”——选用更好课来上

用法4:“课本”——备教学形态

用法5:”课堂”——备教学行态

用法6:“课题”——备教学性态

二、编织备好课的关系网

用法1:正确处理“详案”与“简案”之间的辩证关系

用法2:正确处理“形案”与“心案”之间的辩证关系

用法3:正确处理“预案”与“议案”之间的辩证关系

用法4:正确处理“教案”与“学案”之间的辩证关系

用法5:正确处理“正案”与“反案”之间的辩证关系

用法6:正确处理“名案”与“民案”之间的辩证关系

用法7:正确处理“课案”与“说案”之间的辩证关系

[案例]

刘老师以自己戴的结婚钻戒作为导入,借助分子实物模型讲解石墨的微观结构,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不同型号的铅笔——让学生削铅笔、触摸铅笔、用四种铅笔写字,来感受其不同特点。

谢老师以诗人李商隐《无题》中“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引出“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变化。通过对铅笔成分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关于“铅笔铅中毒”的伪科学事实,通过学生亲自感受石墨粉的滑腻,领悟到为何铅笔芯粉末能使生锈的锁轻易打开——石墨的性质,使学生受益匪浅。

总之,备课,在目标指向上无疑是备(出)“好课”,在操作行为上表现为“备好(了)”课;所以,要让“课备好”,教师就必须备好备课的“进行时态”——要显思想轨迹、留修改痕迹、化成长足迹,从而达到“好(喜欢)备课”的自觉状态。最后,我们还可以用好网络资源,更好地备课。

主编:梁文辉

副主编:马俊海

编辑:雍海洋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zhongdushijian.com/jdyf/995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