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长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出身在书香门第的我,少年时代沉浸在《论语》、《资治通鉴》等经史子集中,从未想过自己人生的大部分时间会和瓶瓶罐罐的药物打交道。从一个化学的门外汉,到钻研化学并研制开发出治病救人的药物,走过大半辈子,我最深的感受是,人最大的快乐不在于物质享受,而在于以自己的辛勤工作造福社会,为社会所承认。扪心自问,才觉得没有虚度此生。”
3月2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发布讣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谢毓元,因病医治无效,于年3月2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7岁。
谢毓元先生年4月19日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苏州。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年2月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工作至离休,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获苏联科学院天然有机化合物化学研究所副博士学位,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结缘化学,研发首个被国外公司仿制的中国新药
谢毓元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熟读古文经典,文学造诣深厚,酷爱文史。他听从父亲实业救国的意见,年6月从苏州中学毕业后,考入迁沪的私立东吴大学,选择了化学工程系,并在日后的学习中逐渐培养起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上海租界,谢毓元被迫辍学4年。其间,他苦读不辍,打下了坚实的中英文基础。抗日战争胜利后,谢毓元于年考取清华大学,插班进入化学系二年级就读。由于成绩突出,基本功扎实,他得以跟着无机化学教授张青莲进行研究工作。年,谢毓元以化学系第一的成绩毕业,随后留校任教。
年2月,谢毓元来到上海,成为当时挂靠在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下的药物研究室(以下简称为“药物所”)的一员,跟随赵承嘏先生从事中草药的提取及小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工艺研究,解决了我国阿托品、后马托品、普鲁卡因等急需药物自给的合成工艺问题。
年,为解决治疗血吸虫病特效药酒石酸锑钾毒性问题,他和丁光生、梁猷毅等合作研发了重金属解毒药物二巯基丁二酸,对砷、铅、铜等重金属中毒后的解毒有极好的效果,该药在后来一系列砒霜中毒事故的抢救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使无数中毒病人得到了及时救治。年该药还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正式批准,作为小儿铅中毒治疗药物,这是第一个被国外公司仿制的中国新药。
年,谢毓元在上海武康路号实验室做实验
留学苏联,被赞“有双幸福的手”
由于在药物所工作成绩突出,年,谢毓元获得留苏预备生的资格,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有机化学合成专业。年至年求学期间,谢毓元师从苏联天然化合物化学领域的杰出科学家舍米亚金院士。
谢毓元的论文题目是四环素类化合物的合成,舍米亚金给他提供了一个中间体的合成路线,但谢毓元尝试用自己简便的方法做实验,得到了导师要求的结果,令舍米亚金大为赞赏。从此舍米亚金对他放开了手,常常把别人做不出的实验转到谢毓元手里。他出色的工作也得到舍米亚金的高度评价:“他有一双幸福的手,别人合成不了的东西交给他做,总是能很好地完成。”
苏联的求学经历,让谢毓元接受了更加规范的实验方法,得到了开展科研工作的完整训练,这正是他之前所缺乏的。
科技报国,多次转换研究方向
谢毓元一生以科技报国为己任,多次根据国家需求转换研究方向,取得多项卓越成就。
留学归国后,谢毓元将研究重心转至天然产物化学,先后完成了灰黄霉素的全合成、莲心碱绝对构型的确定及全合成、甘草查尔酮的结构确定及全合成等。
年,谢毓元接受国家任务,从事为保障有关工作人员健康的放射性核素促排药物的研发。他首创的放射性核素钚-、钍-、锆-95促排药物“喹胺酸”,实现了价格昂贵的帕金森病治疗药物左旋多巴的国产化,该药被纳入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之后,国家科研任务发生改变,谢毓元将自己多年来在医用螯合剂研究领域积累的经验和成果进行民用开发,先后进行了放射性核燃料铀的促排药物研究、抗骨质疏松药物研究、抗肿瘤药物研究,均有良好的发现。他发明的“双酚氨酸”至今依然是放射性铀促排效果最好的化合物之一。
20世纪80年代中期,谢毓元完成了新的高效植物生长激素“表-油菜素内酯(天丰素)”的合成工艺探索,最终实现低成本规模化生产,对农作物产能与免疫力提高意义重大,为“科技兴农”作出了突出贡献。
科研工作的累累硕果,验证了谢毓元“为学之道,贵在勤奋;刻苦钻研,持之以恒;戒骄戒躁,求博求深;锲而不舍,终能有成”的座右铭。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
谢毓元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他先后担任多个职务,为药物所的发展殚精竭虑,运筹谋划。改革开放初期,谢毓元审时度势,领导全所大力推进国际合作、新药研发和科研基本条件建设,打开了发展新局面,为药物所未来十多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卸任后的他仍为“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筹建工作奔走,以期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生物资源,创制新药造福人民。
谢毓元相信“授人玫瑰,手有余香”,他乐于分享家中藏书和工作经验。年,他和家人商议后,决定把收藏多年的册古籍图书捐赠给苏州图书馆。回顾半个多世纪的科研经历,他曾总结几点经验勉励后学,“对科研工作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干任何事情,缺少激情,缺少刻苦钻研、拼搏向上的精神是难以取得成功的”。
数十年药海求索、刻苦奋斗,谢毓元淡泊名利、大气谦和,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药学优秀人才,为我国创新药物研发和药学事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zhongdushijian.com/jdsz/7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