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光明日报》消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沈善炯,因病医治无效,于年3月26日在上海逝世,享年岁。
沈善炯,年4月出生,江苏吴江人。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年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
年沈善炯在加州理工学院领取杰出校友奖
历任浙江大学副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生物学部常委、学部主席团成员。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沈善炯和夫人
沈善炯主要从事细菌固氮基因的结构和调节及根瘤菌和宿主植物间相互作用的遗传学关系研究,在抗生素、细菌的糖代谢、细菌的氮代谢、固氮基因的结构和调节、根瘤菌共生固氮等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成果。
沈善炯在美国上学时的老师和同学都有获得诺贝尔奖,而学业优秀的他却选择回国任教。
曾有人问他是否遗憾,他却毫不犹豫地回答:“如果回国,受条件所限,在科学上我可能较难做出大的贡献,而如果留下来,我应当可以在科学上做出较多的成果……论起对中国的贡献,那跟回到自己的国土去建立实验室、培养学生,使科学在自己的国土开花、结果,还是不能相比的。”
据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消息: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药物化学家和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谢毓元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年3月27日11时05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7岁。
谢毓元年4月19日出生于北京,年7月获清华大学理学士学位,年2月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工作,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谢毓元是我国著名的药物化学家和有机化学家,一生以科技报国为己任,多次根据国家需求转换研究方向,取得多项卓越成就。
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谢毓元主要从事中草药的提取和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解决了我国阿托品、后马托品、普鲁卡因等急需药物自给的合成工艺问题。
年,为解决治疗血吸虫病特效药酒石酸锑钾毒性问题,他和丁光生、梁猷毅等合作研发了重金属解毒药物二巯基丁二酸,对砷、铅、铜等重金属中毒后的解毒有极好的效果,该药在抢救砒霜中毒事故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使无数中毒病人得到了及时救治。年该药还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正式批准,作为小儿铅中毒治疗药物,是第一个被国外公司仿制的中国新药。
年留学归国后,谢毓元将研究重心转至天然产物化学,先后完成了灰黄霉素的全合成、莲心碱绝对构型的确定及全合成、甘草查尔酮的结构确定及全合成等。
年,谢毓元接受国家任务,从事放射性核素促排药物的研发。他首创的放射性核素钚-、钍-、锆-95促排药物“喹胺酸”,实现了价格昂贵的帕金森病治疗药物左旋多巴的国产化,该药被纳入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之后,国家科研任务发生改变,谢毓元着力于将螯合剂研究应用于民用,先后进行了放射性核燃料铀的促排药物研究、抗骨质疏松药物研究、抗肿瘤药物研究,均有良好的发现,他发明的“双酚氨酸”至今依然是放射性铀促排效果最好的化合物之一。
20世纪80年代中期,谢毓元完成了新的高效植物生长激素“表-油菜素内酯(天丰素)”的合成工艺探索,最终实现规模化生产。科研工作的累累硕果,验证了谢毓元“为学之道,贵在勤奋;刻苦钻研,持之以恒;戒骄戒躁,求博求深;锲而不舍,终能有成”的座右铭。
谢毓元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药学优秀人才,他药海求索、毕生奋斗,淡泊名利、大气谦和,为我国创新药物研发和药学事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zhongdushijian.com/jdzy/7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