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中毒事件

这种隐形ldquo元素rdquo


跟我们一起学健康~涨姿势~

前几天有家长留言说:

  我家孩子半岁了感觉比其他同龄孩子要软,在市妇幼做了微量元素检查,其它都正常,唯一就血铅ug.......才半岁的孩子怎么会超标这么严重呢,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会不会留下后遗症,平时该怎么注意啊?应该怎么排铅呢?

  宝宝铅超标,不仅会影响到机体运转的正常功能,还会影响智力发育及生长发育,尤其对智力方面的损伤是不可逆转的。

那么,宝宝铅超标有哪些表现呢?

1较小的宝宝会缺钙、缺锌、缺铁;

缺钙的表现如腿抽筋、龋齿、佝偻病等;

缺铁的表现如贫血、异食癖、腹泻、急慢性感染等;

缺锌的表现如厌食、脱发、皮炎、免疫力减弱和智力下降等。

2身高体重增长得慢,没精神,面色不佳,情绪不稳定;3食欲不振,口腔有异味,爱流口水。偏食,喜欢闻汽油味,喜欢咬异物(手指、指甲、玩具);4龋齿很多,严重者齿龈有黑线;5免疫力低下,经常感冒,一生病就易咳嗽和高烧;6时常肚子痛,每次时间都不长,经常便秘或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并伴有呕吐;7运动不如其他孩子协调,老磕磕碰碰;8注意不集中,记忆减退,成绩下降,多动。看到这里有些家长可能就会急着下结论,说:   我宝宝就有其中的XX表现,这是不是就是铅高了?

 当然不是!宝宝是否铅超标没有绝对的典型症状,需要就医后进行科学的检测,一般准确的血铅检测有两种方式:

  ①静脉血检测(“抽血”);

  ②末梢血检测(“扎手指”)。

  其中,静脉采血得到的结果更为准确。而以上种种表现则是需要家长引起重视的信号。

那么,检测后怎么判断是不是铅超标呢?

  正常的血铅水平应该是0。血铅水平越高,危害越大。

血铅<ug/L,但水平较高:会损害宝宝的智能及听力;

血铅>ug/L,影响生长发育,导致宝宝生长发育落后;

血铅>ug/L,可能引起贫血、神经损伤等;

血铅>ug/L,可导致脑损伤、肾毒性;

血铅>ug/L,宝宝可能发生急性脑损伤,甚至死亡。

  注:连续两次静脉采血得出的血铅水平,才具有判断意义。

有家长留言说:

  我家宝宝现在八个多月了,吃手吃脚,拿啥吃啥,然后检查铅高,医生说是吃手的原因……

  事实上,吃手这一行为是不可能引起铅超标的。引起铅超标的关键是宝宝用嘴舔咬了被污染的物品、玩具,以及不干净的手。同时,生活在工业区排污排气量大的地方,交通干道汽车尾气排放多的地方,或是父母从事含铅作业的工作,如印刷厂工人、油漆工作等,都会增加宝宝接触铅和吸收铅的机会,从而引起铅超标。

  所以,远离铅超标,重在预防!在日常护理、喂养宝宝的过程中,家长们一定要选择更健康、更安全、更适合孩子的方式,才能将一切不安全因子排除在外。

那么,该怎样预防铅中毒呢?

1   远离污染较重的环境,尽量少带宝宝去车流量较大的地方,在家里给宝宝创造一个无烟的环境。2   勤洗手,勤剪指甲,讲卫生。所有的玩具一定要认真清洁,宝宝的食物和奶瓶奶嘴加罩隔离。爸爸妈妈回到家要先洗手换衣服,再抱宝宝。妈妈脸上有妆时不要亲宝宝或被宝宝亲。3   宝宝的玩具、餐具用品等一定要购买正规环保的产品。不用彩釉的餐具,以白色、表面光滑、透明的瓷餐具为宜。同时在选择彩泥、超轻黏土、油画棒等时,一定要选择安全无毒有保障的品牌。4   少吃松花蛋、油炸食品等含铅量高的食品,保证膳食中有足够的钙、铁、锌,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与水果,比如苹果、草莓、卷心菜等促进排铅。铁质水龙头可能含铅,每天早上用自来水时,最好先将水龙头放掉几杯水后再正常使用,太阳能热水器里的水切记不能喝。

若宝宝已经确定铅高,该怎么排铅呢?

  如果确诊宝宝是铅高,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或服用排铅产品,进行食疗排铅。

  例如:

  虾皮——每克虾皮(无盐)的含钙量高达克,而钙有助于铅的排泄。

  胡萝卜——含有大量的果胶,可减轻铅在体内的毒性,减少铅的吸收。

  动物肝脏——含有20左右的蛋白质和丰富的钙,对防止铅中毒大有帮助。

  牛奶——所含的蛋白质成分能与体内的铅结合成一种可溶性的化合物,从而阻止人体对铅的吸收。   豆制品——含有大量质地优良的蛋白质成分,可起到与牛奶相同的驱铅作用。   牛肉——其中所含的蛋白质和钙,都可阻止人体对铅的吸收。

  木耳——具有良好的抗癌功效,并具有清除铅毒的功能,经常食用,可有效地清除体内的铅毒及其它有害物质。

  

小爱小提示

  雾霾,躲不开的汽车尾气,家里的玻璃、壁纸,甚至正在孕期的宝妈就算用了仔细甄选而来的化妆品,都可能不小心摄入少量金属铅,从而趁机悄悄潜入宝宝的身体并累积,其危害非常大!

  除此之外,宝宝血铅过高与大人的血铅含量也有一定关系,毕竟重金属不随体液往外排而且会在人体内部积累,多了就会影响健康甚至下一代。

  所以,科学合理地检测,做好源头上的预防,才是对宝宝最大的负责哦。

-END-

超过万人正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zhongdushijian.com/jdyf/487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