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铅中毒事件 > 识诊急性铅中毒 > RNAi药物,谁将脱颖而出
当前位置: 铅中毒事件 > 识诊急性铅中毒 > RNAi药物,谁将脱颖而出
引言
年9月21日,美国生物技术公司Alnylam宣布其RNAi药物Patisiran在一个家族性淀粉样多发性神经病变(FAP)三期临床达到一级、二级终点,这是RNAi药物首次在三期临床达到主要临床终点。这个名为Apollo的试验招募名患者,使用18个月一级终点mNIS+7和二级终点NorfolkQoL都显著下降,显示该药物不仅减缓疾病恶化,还可能逆转疾病。用药组和安慰剂组退出率分别为7.4和37.7%,也说明用药组疗效显著。两组死亡率分别为4.7%和7.8%,但似乎未达到统计显著。最重要的是Patisiran似乎没有遇到困扰RNA药物的安全性问题,具体数据要在11月的会议公布。受此消息影响ALNY股票当天上扬52%,而竞争对手Ionis下滑9%。
RNAi及相关药物简介
MechanismofRNAinterferenceandmiRNAinmammaliancells
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是指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由双链RNA(double-strandedRNA,dsRNA)诱发的、同源mRNA高效特异性降解的现象。RNAi是在研究秀丽新小杆线虫(C.elegans)反义RNA(antisenseRNA)的过程中发现的,由dsRNA介导的同源RNA降解过程。此后dsRNA介导的RNAi现象陆续发现于真菌、果蝇、拟南芥、锥虫、水螅、涡虫、斑马鱼等多种真核生物中,并逐渐证实植物中的转录后基因沉默(posttranscriptionalgenesilencing,PTGS)、共抑制(cosuppression)及RNA介导的病毒抗性、真菌的抑制(quelling)现象均属于RNAi在不同物种的表现形式。由于使用RNAi技术可以特异性剔除或关闭特定基因的表达,所以该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探索基因功能和传染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治疗领域。
年9月,《自然》首次刊登了美国科学家AndrewZ.Fire与CraigC.Mello等人撰写的关于RNA干扰的成果文章。时隔不久,RNAi技术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人们逐渐意识到,RNAi将会对生物学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毫无疑问,打开了RNAi这一潘多拉盒子的AndrewFire与CraigMello获得了年的生理学或医学诺贝尔奖。诺贝尔委员会成员GoranHansson在该年的颁奖词中说道:“RNAi为我们了解生命提供了新视角,并为医学发展提供了新工具。”
ChemicalmodificationsofsiRNAs
对于基于核苷酸的药物而言,其在体内发挥作用的最大障碍在于核酸酶的降解作用及内吞过程中药物分子从内吞体的逃逸。通过化学修饰,如增加2’甲氧基及LNAs等技术,可以提高药物分子的稳定性,延长其半衰期。除了通过化学修饰增加稳定性外,胶囊技术的拓展,也可以提高药物分子的输送效率。常用的输送系统包括脂质纳米粒,如中性脂肪乳剂或靶向部分连接的树状大分子复合物。对于药物输送系统,最大的挑战性在于潜在的免疫刺激作用及对病变区域靶向特异性的缺失。
ComparisonofRNAidrugwithtwomajorclassesoftraditionalpharmaceuticaldrugs—smallmolecules,andproteinsandantibodies
相比于传统的小分子药物及蛋白类药物,RNAi类药物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如上图所示。RNAi类药物可以做用于所有的靶点,包括一些目前认为不具有成药性的靶点,且先导分子能够被快速的确认和进行优化。对于小分子药物而言,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找到具有高度选择性及治疗活性的化合物;这是一个耗时耗力的过程,并且对于很多靶点而言,成功遥不可期。而在RNAi药物开发领域,确定具有高度选择性和抑制活性的序列变得非常迅速高效,这一点已在很多药物靶点上得到了验证。而对于蛋白及抗体类药物而言,主要的技术挑战在于生产过程。对于蛋白类药物,细胞级别的生产往往得率较低,且蛋白本身往往会出现聚集变性等过程。与之相反,目前siRNAs可以通过化学合成方式获得,过程简单。另外,受限于作用原理,RNAi类药物只能是某些特定靶点的抑制剂,而小分子药物、蛋白类药物及抗体类药物既可以发挥抑制剂作用,又可以作为激活剂形式出现。总而言之,RNAi类药物是一类新颖的药物开发策略,有望成为现有药物体系的一类很好的补充。
本文即对目前进入临床2-3期研究的代表性RNAi药物做一简要综述,同时还包含了用于HCV治疗的miRNA类药物Miravirsen。上述以RNAi为主的寡核苷酸类药物的研发,有望为药物治疗市场开辟一片新天地。
部分RNAi类药物研发进展
Patisiran(ALN-TTR02)
年9月21日,ALNY(AlnylamPharmaceuticals,Inc)制药公司和赛诺菲共同宣布,治疗遗传性hATTR淀粉样变性RNAi(RNA干扰)药物Patisiran到达主要有效终点以及所有次要终点,圆满完成名为APOLLO的临床III期试验。
家族性淀粉样多发性神经病变(FAP)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缺陷,可导致破坏神经的致命蛋白累积。这个病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且也致死性很高,诊断后生存期低于15年。其中最常见的致病蛋白为甲状腺素运载蛋白(Transthyretin,TTR)。TTR有可能在神经、消化道、心脏和眼睛等地方累积。该疾病目前治疗方法非常有限,由于TTR大部分是经由肝脏而生成,因此在疾病早期可采用肝移植手术。这种疾病很难用传统药物控制,而RNA药物如Patisiran和Ionis的反义核酸(ASO)药物NEURO-TTR可以选择性降解TTR的mRNA避免毒性蛋白的合成。
Timelineofaccesstoanti-amyloidtherapiesforpatientswithhereditarytransthyretinamyloidosiswithpolyneuropathy
APOLLO临床III期试验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全球研究,旨在评估Patisiran对遗传性hATTR淀粉样变性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项试验中,接受Patisiran治疗患者在治疗的第18个月时达到mNIS+7(modifiedneuropathyimpairmentscore,改良神经病变评分)。mNIS+7是一种通过评估感觉运动能力、神经传导、反射和自主功能评价神经损伤程度的的综合测量方法。这项研究的次要终点包括NorfolkQOL-DN生活质量评分、NIS-W运动强度评分、R-ODS残疾评分、10米步行测试、mBMI营养状况评分以及COMPASS-31自主状况评价。这项研究的探索性终点包括心功能改善程度、皮肤火箭检测淀粉样沉积以及神经纤维密度测量。在这项试验中,除了达到mNIS+7的主要终点外,接受治疗的患者也达到了预期的次要终点和探索性终点。
AlnylamPharmaceuticals-Clinicaldevelopmentpipeline
基于这些积极的结果,Alnylam预计将于年底提交首个新药申请,并在不久后推出营销授权申请。从年上半年开始,SanofiGenzyme目前正准备向日本、巴西和其他国家提交Patisiran的监管文件。在获得监管部门批准后,Alnylam将在美国,加拿大和西欧商业化Patisiran,而SanofiGenzyme将在世界其他地区商业化该药物。
PipelineofQuarkPharmaceuticals,Inc
Quark制药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晚期临床阶段研究的制药公司,在发现和开发新型的基于RNAi疗法的药物研发中处于领先地位。公司有两类药物,QPI-和QPI-被授予孤儿药地位,目前正在开展全球三期临床研究,其适应症分别为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和非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损害(NAION);PF-处于临床二期研究阶段。
PF-04523(PF-)
是一类合成的化学修饰后的siRNA,能够抑制Quark公司独有的靶点基因RTP,后者为应激诱导的结构蛋白,可以抑制mTOR信号通路中TSC1/TSC2复合体上游的各项功能。靶点基因RTP由Quark公司通过其BiFARTM靶点发现平台所发现。在缺血、缺氧或氧化应激压力下,RTP的表达量会迅速上调。在激光诱导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前动物模型玻璃体腔中注射PF-会导致RTP表达量因RNAi过程而发生的下调,并且没有TLR信号的激活、抗血管生成和神经营养因子的诱导表达,以及随后的脉络膜新生血管体积减少、血管渗漏和炎性细胞浸润为脉络现象的缓解。
PF-的作用机制被认为与各类型的VEGF抑制剂类药物不同。对于动物模型中的脉络膜新生血管,当PF-与VEGFR抑制剂联用时,能够提高效果并降低糖尿病小鼠视网膜中的血管渗漏。在RTP基因敲除小鼠受氧诱导的视网膜病变模型中也观察到了在视网膜和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减少,外核层细胞凋亡的衰减(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病理过程的缓解同样出现在各种非眼部疾病模型的RTP基因敲除小鼠中,包括香烟烟雾诱导的肺损伤和肺气肿,表明RTP在急性和慢性应激性病理过程中具有更广泛的生理功能。
PF-已进行了多项临床研究,包括针对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两项二期临床研究,以及用于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一期/二期研究。在代号为MONET用于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二期临床研究中,相比于前三个月,PF-可显著改善平均视力水平;而该药物同Ranibizumab的联用效果比单独用药更佳。在代号为DEGAS用于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二期临床研究中,相比于激光光凝治疗的对照组,PF-对于患者视力的改善具有药物剂量依赖性。基于此项研究的结果,特别是视力改善与药物剂量间的相关性,一项Ⅱb期研究正在开展用以评估PF-单独用药及与Ranibizumab联合用药对DME患者的治疗效果。
QPI-(I5NP)
一类靶向于p53基因的siRNA类药物,也是第一个用于人体全身给药的siRNA药物。QPI-是一类合成的双链RNA寡核苷酸,对核酸酶具有抗性,设计用来通过RNA干扰的方式暂时抑制p53基因的表达。该药物的设计理念最早由Quark提出,其原理基于治疗性目的对p53基因的表达进行暂时及可逆性的抑制。p53是由DNA损伤、缺氧、氧化应激等条件激活的应激反应基因,诱导细胞周期阻滞、细胞衰老或凋亡。在急性损伤时,p53的暂时性抑制可减轻程序性细胞死亡,这可能有助于修复细胞损伤,从而保护组织和器官的完整性和功能。采用siRNA方式靶向p53基因的系统治疗方案,能显著改善多种临床前模型中的急性肾损伤,包括肾血管蒂钳、部分主动脉钳、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模型和肾移植的冷、冷缺血模型。
QPI-目前开展的临床研究包括用于预防死亡捐献者肾移植患者出现的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Ⅰ/Ⅱ期临床研究,以及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的两项临床Ⅰ期研究。该药物目前已经获得美国FDA及欧洲EMA的孤儿药认定,并且DGF适应症获得了美国FDA的快速通道指定。针对预防和改善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适应症,Quark目前正招募患者开展Ⅲ期临床研究(NCT,QRK),预计将会招募位患者。与此同时,Quark启动了一项II期研究用以预防心血管外科手术患者出现的急性肾损伤。
QPI-andmRNAtargetsequences
QPI-
化学合成修饰的双链小干扰RNA,靶向于caspase2基因用以暂时性抑制caspase2基因的表达。该化学修饰的化合物由Quark公司开发,并受专利保护。独特的药物设计,使其具有高度特异性的RNAi活力,同时减弱了脱靶效应及免疫刺激反应。QPI-作为一种神经保护剂,用来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及其他诸如青光眼等视神经疾病导致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死亡(RGCs)。QPI-在非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治疗中的应用被美国FDA授予孤儿药地位。
细胞凋亡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死亡的主要原因,可导致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及青光眼在内的视神经病变。Caspase2是促凋亡家族肽酶成员之一,地位独特,能够介导受体诱导型及线粒体型细胞凋亡。QPI-在动物模型中的研究表明:①Caspase2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的激活;②玻璃体腔给药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siRNA的摄取;③吸收后的药物以RNAi的方式发挥作用;④QPI-在四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失动物模型中的治疗效果。
QPI-已在低视力的视神经萎缩患者及急性NAION患者中开展了临床Ⅰ/Ⅱa期研究(NCT),给药方式为单次玻璃体腔内注射。该研究在美国及以色列同时开展,目前已经结束。该药物同时也开展了一项随机双盲对照试验(NCT),用以评估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zhongdushijian.com/jdsz/7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