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行为问题。本症有两大主要症状,即注意障碍和活动过度,可伴有行为冲动和学习困难。通常起病于6岁以前,学龄期症状明显,随年龄增大逐渐好转。部分病例可延续到成年。表现为:
(1)注意障碍(又称注意缺陷障碍):注意障碍为本症最主要的表现之一。患儿主动注意减退,被动注意增强,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易受环境的干扰而分心。注意对象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做作业时不能全神贯注,做做玩玩,粗心草率。做事有始无终,常半途而废或频繁地转换。做作业拖拉,不断地以喝水、吃东西、小便等理由中断,做作业时间明显延长。有些患儿表现为凝视一处,走神,发呆,眼望着老师,但脑子里不知想些什么。老师提问时常不知道提问的内容。注意障碍是本症必须具备的症状。
()活动过度:活动过度为另一常见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明显的活动增多,过分地不安静,来回奔跑或小动作不断,在教室里不能静坐,常在座位上扭动,或站起,严重时离开座位走动,或擅自离开教室。话多,喧闹,插嘴,惹事生非,影响课堂纪律,以引起别人注意。喜观玩危险的游戏,常常丢失东西。多动有两种类型:一是持续性多动。患儿的多动性行为见于学校、家中等任何场合,常较严重。二是境遇性多动。多动行为仅在某种场合(多数在学校),而在另外场合(家中)不出现,各种功能受损较轻。
(3)冲动性:情绪不稳,易激惹冲动,任性,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外界刺激而过度兴奋,易受挫折。行为不考虑后果,出现危险或破坏性行为,事后不会吸取教训。
(4)学习困难: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低下。多动症患儿智力是正常或基本正常的,学习困难的原因与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有关。出现学习困难的时间,决定于智力水平及多动症的轻重程度。智力水平中下的严重多动症患儿在学龄早期就可出现学习困难。智力水平较高、多动症状较轻的,可在初中阶段才出现学习困难。
(5)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有半数左右患儿可见有神经系统软体征,表现为快速轮替动作笨拙,共济活动不协调,不能直线行走,闭目难立,指鼻试验阳性,精细运动不灵活,部分患儿可有视觉-运动障碍、空间位置觉障碍等。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或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为异常疾病.这类患儿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常常使家长和教师感到没有办法。
儿童多动症的患病率国外报道在5%~10%之间,国内调查在10%以上,男孩多于女孩,早产儿及剖宫产儿患多动症的几率较高,大约在60%以上。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但是却经常见到一些家长为孩子的表现而苦恼。这些孩子表现为: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书写潦草;还有的孩子任性、不合群,缺乏自我克制能力,;或行为幼稚、怪僻,肢体抽动,或行为无目的、贪玩、逃学、打架,甚至说谎、偷窃等,教育也无济于事。少数病例成年后,还留有性格和行为缺陷。这就是儿童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是儿童多动综合症的俗称。其发病原因很多,是儿童时期常见病。因为人们认识不足,有时会误诊、漏诊,如果不及时治疗,则会造成家庭和学校中的不良影响。
[仁爱堂
多动症的最新临床诊断标准是年由美国精神医学会制定的,现摘录如下。当与大多数同龄儿童相比,下列行为更为频繁,符合下面14条中的8项,并持续6个月的,诊断具有注意缺乏多动障碍。
1.手或脚不停地动,或在座位上扭动(少年为坐立不安的主观感受)。
.即使必须坐好,也很难静坐在座位上。
3.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分散注意力。
4.在集体活动或游戏时,不能耐心地等待轮转。
5.别人问话尚未结束,便立即抢着回答。
6.不按他人指示做事情(并非故意违抗或不理解)。
7.在做功课或玩耍时不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
8.一件事尚未做完,又做其他事情。有始无终.
9.不能安安静静地玩耍。
10.说话太多。
11.常常打断他人的活动或干扰他人学习、工作。
1.别人对他说话,他往往没有听进去。
13.学习时的必需物品,如书本、作业本、铅笔等常常丢失在学校或家中。
14.往往不顾可能发生的后果参加危险活动,例如,不加观察便跑到马路当中。
15.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易走神,学习困难,成绩差,缺乏时间观念。
16.活动过多:难以静坐,爱跳爱跑,兴奋多话,小动作多,不能自制,爱管闲事。
17.冲动任性:惹事生非,不顾后果,随心所欲,缺乏思考,不听劝告,难以管教,行为异常。
18.情绪不稳:心神不定,情感脆弱,性情急躁,易发脾气!
19.多动症儿童成年后,反社会人格和犯罪行为风险是正常儿童的5-10倍
年,我国中华神经精神学会通过的《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中,对注意缺乏多动障碍确定了以下诊断标准。起病于学龄前期,病程至少持续6个月,具备下列行为中的4项的诊断为注意缺乏多动障碍儿童。
1.需要其静坐的场合下难以静坐,常常动个不停。
.容易兴奋和冲动。
3.常干扰其他儿童的活动。
4.做事常有始无终。
5.注意难以保持集中,常易转移。
6.要求必须立即得到满足,否则就产生情绪反应。
7.经常多话,好插话或喧闹。
8.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和纪律。
9.学习成绩差,但不是由智力障碍引起。
10.动作笨拙,精巧动作较差。
排除标准为:不是由于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期精神病、焦虑状态、品行障碍或神经系统疾病所引起。[仁爱堂
1、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脑内神经递质浓度降低,削弱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孩子动作增多。因此,多动症儿童首先必须考虑药物治疗。非母乳喂养的儿童,父母尤其应该注意这一原因。
、脑组织器质性损害。母亲孕期患高血压、甲状腺肥大、肾炎、贫血、低热、先兆流产、感冒等;分娩过程异常;儿童出生后1-年内,中枢神经系统有感染或外伤。这样的儿童易患多动症。
3、遗传因素。一部分观点认为,先天体质缺陷和器官异常、染色体异常、父母的精神病等遗传因素,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孩子的脑功能,造成其先天体质缺陷,从而导致多动。
4、其他因素。教育方法不当及早期智力开发过量,环境压力远远超过孩子心理的承受能力,导致孩子心理发育滞后,自控能力降低。另外,过量摄入食物中的人工色素、含铅量过度的食物,虽不一定达到铅中毒,但可能会导致多动症。[仁爱堂
世界卫生组织年公布的《国际疾病诊断分类手册》第9版,将本病命名为“儿童期多动综合症”,共分为4型。
1型:单纯活动过多和注意障碍,以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和活动过多为主要表现,并无明显的行为障碍和发育迟延。
型:伴有发育迟延的多动症,伴有言语发育迟延,笨拙,阅读困难或其他特殊技能的发育迟延。
3型:伴有行为障碍的多动症,伴有明显的行为障碍,但无发育迟延。
4型:其他。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zhongdushijian.com/jdsz/5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