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扫墓,是对祖先的“思时之敬”,习俗由来已久。一家老小来到先人墓前祭扫凭吊,寄托一份哀思和追念之情。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祭祖焚烧的冥纸、“银元宝”中可能含有大量铅锡合金与含铅颜料,一不小心,会让你重金属中毒。
烧纸钱为什么会中毒?
医院职业病科李国辉主任医师,平时与各类职业病患者打交道。以前,用锡壶烫酒喝,导致铅中毒的人不少,不过今年,科里来了好几位与冥纸、银元宝有过接触史的患者,一查,也是铅中毒。
这些患者有的是冥纸、“银元宝”加工厂的小工,有的是专门清理焚烧后祭品垃圾的工人,还有的是集中扫墓的普通百姓,他们都因为吸入有毒物质而发病。
纸钱也含有重金属?李国辉医生说,许多作坊生产的锡箔纸钱,实质上都是用铅箔替代,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氧化铅危害人体。不仅如此,纸钱也“与时俱进”,一些商家为了增加销量,会在冥纸上画上各种彩色图案,所用颜料里含有大量铅。
焚烧这些彩色纸钱,有毒的微粒随着气流漂浮在空气中,被周围的人吸入呼吸道,严重影响健康,重者会发生铅中毒!
▲图中黄色部分就是冥纸燃烧后残余的氧化铅
慢性铅中毒,都与“元宝”有关
医院职业病科的李主任告诉记者,铅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元素,随着生产企业的重视,职业性铅中毒的病人逐步减少,生活类铅中毒的病人却多了起来,尤其是最近这段时间,医院的几位病人都是慢性铅中毒,病因都跟“元宝”有关,有一位萧山的大妈专门在家里折“元宝”,跟锡箔纸打了三十几年交道。
李国辉:“这个病人过来症状是头晕腹痛,查了一下,血铅有五百多(微克每升),考虑到是慢性铅中毒,做了两个疗程的驱铅治疗(怎么治疗)最主要是金属螯合剂。”
还有一类人也是慢性铅中毒的高发人群,他们的工作是到墓园回收锡箔纸灰。
扫墓烧“元宝”,应该不会引发
但制作“元宝”的锡箔纸,大家尽量少用
李主任表示,市民去扫墓烧“元宝”,应该不会引发慢性铅中毒。但制作“元宝”的锡箔纸是锡铝合金,含铅量一般都在50%以上,大家还是尽量少用。
医院职业病科主任医师李国辉:“目前用的锡箔纸,含铅量都很高,铅燃烧以后变成氧化铅,相对来说容易扬起,容易吸入,其实有个5毫克摄入就会导致中毒。”
铅中毒有哪些症状?
铅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小觑。李国辉医生说,铅和其化合物对人体各组织均有毒性。中毒途径可由呼吸道吸入,随后呼吸道中的吞噬细胞将其迅速带至血液,或经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而发生中毒。
铅可影响神经、造血、消化、泌尿、生殖和发育、心血管、内分泌、免疫、骨骼等各类器官。更为严重的是它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和智力发育,损伤认知功能、神经行为和学习记忆等脑功能,严重者会造成痴呆。
成年人铅中毒后经常会出现疲劳、情绪消沉、心脏衰竭、腹部疼痛、便秘、肾虚、高血压、关节疼痛、生殖障碍、贫血等症状;孕妇铅中毒后会出现流产、新生儿体重过轻、死婴、婴儿发育不良等严重后果;儿童铅中毒后经常会出现食欲不振、胃疼、失眠、学习障碍、便秘、恶心、腹泻、疲劳、智商低下、贫血等症状。
如何预防铅中毒?医生总结以下几点预防措施:
1
防止铅中毒应该在饮食、生活习惯等多方面下手。饮食上,不能把报纸等印刷品用作食品包装,用食品袋盛装食物时,应避免袋上的字画、商标直接与食物接触,特别是与酸性食品接触;蔬菜水果食用前要洗净,能去皮的尽量去皮,以防残留农药中的铅成分。在居住方面,尽量不要采用含铅油漆装饰家中的墙壁、地板和家具等,否则,一旦漆屑剥落,油漆中的铅极易造成居室铅污染。尽量选用无铅化妆品、染发剂等。
2
不要在汽车往来多的道路附近散步,因为汽车尾气和道路周边的土壤中就有大量的铅存在。
3
膳食中应包含足够量的优质蛋白质,如蛋类、瘦肉、家禽、鱼虾、黄豆和豆制品等应占1/2以上。在膳食调配时应选择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不仅可补足铅造成的维生素C耗损,减缓铅中毒症状,维生素c还可在肠道与铅结合成溶解度较低的抗坏血酸铅盐,降低铅的吸收,促进铅的排出。补充维生素D,可通过对钙磷的调节,来影响铅的吸收和沉积。补充维生素B1、B2、B6、B12和叶酸等,对于改善症状和促进生理功能恢复也有一定效果。
4
适当吃些驱铅食物。很多天然食物都具有一定的防铅和驱铅功能。牛奶中所含的蛋白质可与铅结合形成不溶物,所含的钙可阻止铅的吸收。茶叶中的鞣酸可与铅形成可溶性复合物随尿排出。海带中的碘质和海藻酸,能促进铅的排出。大蒜和洋葱头中的硫化物,能化解铅的毒性作用。沙棘和猕猴桃中富含维生素C,可阻止铅吸收、降低铅毒性。食物中含有一些无机阴离子或酸根如碘离子、磷酸根离子、钼酸根离子等,都能与铅结合,促使其从大便中排出。这些营养素富含在水果和蔬菜中,因此,铅接触人群应多吃水果蔬菜。
职业病科医生提醒:一般预防急性铅中毒,牛奶可以减缓吸收,使它产生沉淀。如果你有以上接触史并有相应铅中毒的症状,又苦于找不到原因,医院职业病科咨询问诊。
来源:扬州日报
推荐热点
(点图阅读)
赞赏
长按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庡摢闂村尰闄㈡渶涓撲笟鍖椾含娌荤櫧鐧滈鍋氬ソ鐨勫尰闄?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zhongdushijian.com/jdsz/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