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捷伦是生命科学、诊断和应用化学市场领域的领导者,更是凭借着出色的产品和完善的方案一直推动着临床质谱领域的发展和普及。本次大会的第二场邀请的便是来自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的原子光谱产品工程师徐辉老师。徐老师带来的主题为《ICP-MS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解决方案》。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讲座当中解决方案的具体内容,临床质谱网特别整理了讲座当中的精华内容。文末也附上了回放链接,错过直播的小伙伴可以点击文末查看原文观看完整视频!
徐辉
安捷伦科技原子光谱产品工程师
讲课内容
为了更好的理解ICP-MS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徐老师首先分享了一些实际应用案例作为参考和理解。第一个案例是检测Zn的同位素和Cu的同位素比例的变化来反应衰老;第二个案例是铅中毒的实际应用。
目前的ICP-MS在临床检测的应用主要包含有毒有害元素、潜在有毒有害元素、微量元素痕量必需高浓度有害元素、矿物质常量、稀土元素几大方面。
那么临床分析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呢?1、临床样品固体溶解度(TDS)0.2%,对仪器耐盐性的要求。2、As、Se等元素如何消除质谱干扰,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度。3、矿物质元素(K、Na等)与有毒有害元素(Pb、Tl、Cd等)同时检测.徐老师针对这三个方面的问题给出了专业的解决方案:高盐影响及安捷伦解决方案:高盐会导致信号抑制和基线偏移,造成结果的不稳定,不准确。
那么如何解决高盐带来的问题呢?常规的方法比如样品稀释、基体匹配、标准加入等,但是这些常规方法往往伴随着一些新的问题,例如提高了我们的工作量,检出限降低,而且容易引入外来污染。
安捷伦有哪些更好的成熟的解决方案呢?这就需要给家介绍下安捷伦的高基体进样系统(HighMatrixIntroduction,HMI)了。HMI是针对复杂基质样品(血液、尿液等)的分析的一套进样系统。HMI独特之处是采用氩气对样品进行在线稀释,而且稀释比例是通过MFC质量流量计进行调节,实验人员可通过系统对稀释倍数进行自由设定。这些功能就给我们带来了高效率、低误差、低污染、低基质效应的好处。
根据这套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徐老师也给出了在0.9%Nacl背景下不同元素的测试情况的数据来进行效果的说明。由表格看出,所有的稳定性结果基本上控制在RSD3%的水平。采用HMI系统对含有更高浓度盐样本进行持续进样1小时的稳定性。质谱干扰、矿物质元素与有毒有害元素同时检测及安捷伦解决方案:在整个ICP分析里面,干扰大致分为双电荷干扰、同位素干扰和质谱干扰。双电荷干扰、同位素干扰可通过选择不同的质量数,或者选择不同的同位素丰度来去除。而质谱干扰,基本上占到了ICP-MS干扰类型的90%以上。上面图中,徐老师例举了一些会产生互相干扰的一些元素组合,而80以下质量数的元素极易受到干扰。那么针对这个问题,安捷伦有什么解决方案呢?氦模式碰撞反应池。其原理为:以ArCl+和As+为例,当两种离子同时通入到碰撞池中,由于ArCl+离子半径比As+大一些,所以ArCl+被氦气碰撞的几率会更大一些,那么ArCl+能级会下降的快一些。反应在图中,绿色线即为As+能级变化,红色线即为ArCl+的能级变化。这样就把两种离子区分开,这样就避免了多离子对分析物的干扰,增加响应,检出限降低。ICP-MS前处理操作简便,只需简单稀释就可进样分析,使用氦气碰撞模式后,检出限达到μg/L级别。低浓度有毒有害元素,例如Cd元素,最低可从1ppt浓度检测,而且线性良好。高浓度矿物质元素,例如Na,最高可达ppm浓度,而且其线性也非常好。对生物样本长时间进样,稳定性良好。前面内容提到血液前处理方法,徐老师对尿液的前处理也给出了非常专业的推荐。比如详细介绍了尿液样品前处理的方式、加标回收率测试、重复性实验、外标法、标准加入法的操作。
答疑环节
问徐老师您好,在线气体稀释是为了降低总固体溶解量对仪器的污染吗,这种方式是不是会降低检测灵敏度?答首先,所有的稀释方法对灵敏度都是会有影响的。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另一点,就是使用这套系统后,会把总体的电力效率提高,这也就相当于提升了我们的灵敏度。这样一正一负可以进行一些抵消,所以对灵敏度不会出现特别严重的影响。问
尿液或者血液中的微量元素稀释倍数太高,会不会导致稀释过头,检测不准确呢?
答这个是肯定的,我们的稀释最好是落在我们的标准曲线内。有的微量元素本身含量非常高,这样的话,过大的稀释倍数会引入一个稀释误差进去,那么我的误差乘以稀释倍数就会把我的误差扩大。所以,一般不建议采用过大的稀释比例。好了,以上就是本次临床质谱网汇总的精华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END
ICP-MS干货学习材料
国标
四极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方法通则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血清钙离子检测候选参考方法的建立指南共识
质谱技术在临床微量元素检测中的应用共识使用ICP-MS测定肿标?它不是测微量元素的么生物分析中液相质谱(LC-MS)-残留和污染的评估及消除“质谱技术在临床微量元素检测中的应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观看完整报告视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zhongdushijian.com/jdsz/4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