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骨营养不良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慢性肾脏病继发的严重骨骼损害,患者可能出现骨痛、骨折、骨骼畸形、皮肤瘙痒、肌无力等表现,严重时会出现骨折,甚至丧失自理能力。
肾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骨骼方面的改变?
引起肾性骨营养不良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因为肾功能受损后,体内的代谢废物无法及时被清除,导致血磷升高,血钙降低,为了纠正低血钙,骨钙释放入血,使骨骼严重缺钙,从而出现肾性骨营养不良。
此外,铅中毒、感染、使用肾毒性药物等也可能引起骨骼方面的改变。
如何治疗肾性骨营养不良?
1.注意饮食
避免摄入过量蛋白质和高磷食物,如瘦肉、蛋类、海带、紫菜等,多吃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及奶制品、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等。同时,要戒烟、戒酒或少量饮酒。
2.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有助于提升免疫力,但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
.作息规律
保证充足的睡眠是提升免疫力的关键所在。此外,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
4.西药治疗
遵医嘱服用磷结合剂、钙剂或活性维生素D制剂。
5.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该病的主要病机在肾,与肝脾两脏的虚损密切相关。针对不同证型,可以选用针灸、中药联合治疗,包括独活寄生汤、仙灵骨葆胶囊、健脾益肾方、补肾化瘀汤等。
肾性骨营养不良是一个慢性病程,早期症状多不明显,出现症状时一般已经比较严重了。因此,对肾病患者来说,预防胜于治疗,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延缓肾病进展,同时密切监测血钙、血磷等指标,一旦出现骨痛、骨折、骨骼变形等症状,应该立即就医。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zhongdushijian.com/jdsz/11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