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希腊文原意为“奋起活动”,它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繁殖、性别、性欲和性活动等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是高度分化的内分泌细胞合成并直接分泌入血的化学信息物质,它通过调节各种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来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内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对机体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的物质称为激素。它是我们生命中很重要的一类微量有机化合物。
女性体内与性别相关的激素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卵巢激素和垂体激素三大类,卵巢激素包括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垂体激素主要有催乳素和促性腺激素(促卵泡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
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hormone,GnRH)由下丘脑分泌,刺激或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有相当的活性潜能,对脊椎动物生殖的调控起重要作用。
GnRH的分泌有一个精确的图线,在胎儿和婴儿早期GnRH发挥短暂的机能作用,婴儿期后期和儿童期其活动被压制到低水平,到青春期被再次激活达成人水平。在青春期初期,GnRH的分泌是在睡眠时,以后是在夜间,但随后昼夜分泌基本一样。在女性,GnRH的脉冲频率以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而不同。GnRH主要通过旁分泌/自分泌机制,局部调节血浆Gn以及性类固醇激素的水平,从而改变动物的性行为,因此GnRH可在垂体、性腺等多个水平上影响生殖。
2、催乳素
催乳素(Prolactin,简称PRL,又叫促乳素或催乳激素)是一种由垂体前叶腺嗜酸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激素。主要作用为促进乳腺发育生长,刺激并维持泌乳,还有刺激卵泡LH受体生成等作用。
PRL引起并维持泌乳,故名催乳素。在女性青春期乳腺的发育中,雌激素、孕激素、生长素、皮质醇、胰岛素、甲状腺激素及PRL起着重要的作用。到妊娠期,PRL、雌激素与孕激素分泌增多,使乳腺组织进一步发育,具备泌乳能力却不泌乳,原因是此时血中雌激素与孕激素浓度过高,抑制PRL的泌乳作用。分娩后,血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浓度大大降低,PRL才能地发挥始动和维持泌乳的作用。妇女授乳时,婴儿吸吮乳头反射性引起PRL大量分泌。PRL对人类的卵巢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卵泡的发育成熟,卵泡内的PRL含量逐渐增加,并在次级卵母细胞发育成为排卵前卵泡的过程中,在颗粒细胞上出现PRL受体,它是在FSH的刺激下形成的。PRL与其受体结合,可刺激LH受体生成,LH与其受体结合后,促进排卵、黄体生成及孕激素与雌激素的分泌。
3、促卵泡激素
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简称FSH,亦称为卵泡刺激素)是一种由脑垂体合成并分泌的激素,属于糖基化蛋白质激素,因最早发现其对女性卵泡成熟的刺激作用而得名。后来的研究表明,促卵泡激素在男女两性体内都是很重要的激素之一,调控着发育、生长、青春期性成熟、以及生殖相关的一系列生理过程。
FSH能直接刺激颗粒细胞的增生和分化;诱导颗粒细胞FSH和LH受体合成,提高颗粒细胞对LH的反应性,以保持排卵前卵泡类固醇的合成和排卵后黄体的形成;FSH还能积极抑制素,激活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等的合成,这些多肽类物质在调解优势卵泡和闭锁方面起重要作用;对男性FSH能刺激睾丸发育,产生精子。
4、黄体生成素
黄体生成素又称促黄体素(luteotropichormone,LH)。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所分泌的糖蛋白激素。与卵泡刺激素协同作用,刺激卵巢雌激素分泌,使卵泡成熟与排卵,使破裂卵泡形成黄体并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刺激睾丸间质细胞发育并促进其分泌睾酮。故又称间质细胞促进素(或间质细胞刺激素)。
黄体生成素的分泌受下丘脑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的调节。男性去势后黄体生成素分泌增加,但又被睾酮抑制。女性月经来潮后,女性体内LH浓度会逐渐升高,在某一时刻达到迅速高峰状态,然后迅速下降。排卵期发生在此LH峰后的18~24小时,并且几乎都在48小时之内。LH半衰期非常短,很快从体内清除,主要通过尿液代谢。
5、雌激素
雌激素是一类主要的女性荷尔蒙,包括雌酮、雌二醇等,主要由卵巢和胎盘产生,少量由肝,肾上腺皮质,乳房分泌,怀孕时,胎盘也可大量分泌,男性的睾丸也会分泌少量的雌激素。天然雌激素:为雌二醇(E2)、雌酮(E)及雌三醇(E3),由卵巢、胎盘及肾上腺皮质分泌。临床上多用雌二醇(E2),其作用强,吸收快,但效果短暂,脂化后可延长作用时间,雌三醇活性很弱。合成雌激素有半合成及完全合成两种。半合成雌激素,由甾体雌激素衍生而来,常用作口服避孕药,如炔雌醇,其效力为已烯雌酚的20倍,另有炔雌甲醚和炔雌醇一环戊醚(又名炔雌醚)两种。合成雌激素,为非甾体类雌激素,有已烯雌酚(又称乙菧酚)、已烷雌酚及氯三芳乙烯等。常用已烯雌酚及炔雌醇口服及苯甲酸雌二醇肌注。
雌激素对生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未成年女性,雌激素能促使第二性征的发育和性器官的最后形成;对成年女性,除保持第二性征外,并能在下丘脑-垂体系统的反馈调节下,使子宫内膜发生一系列变化,产生周期性月经;增强子宫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亦可使阴道上皮增生,细胞内糖含量增加,浅表层细胞发生角化;通过对垂体前叶和下丘脑的反馈作用,促进或抑制促性腺激素(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激素FSH)释放,间接影响卵巢的功能和形态等。
对代谢的作用有:促进水纳潴留,由于血浆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和醛固酮水平的增高,可使血压升高;雌激素能升高血清甘油三脂,降低血清胆固醇,较重要的作用是增加HDL的水平降低LDL值;兴奋成骨细胞活性,增加骨骼的钙盐沉积,加速骨骺闭合;促进钙盐及磷盐在骨质中沉积,以维持正常骨质;大剂量雌激素能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并抑制排卵。
雌激素作用于乳腺,可以刺激乳腺导管和腺泡的生长发育,大剂量时可抑制泌乳;此外,雌激素还有促进凝血过程的作用,可影响多种凝血因子,使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增加,对抗凝血酶Ⅲ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6、雄激素
女性雄激素主要来自肾上腺,卵巢也能分泌部分雄激素,包括睾酮、雄烯二酮。卵泡内膜细胞是合成分泌雄烯二酮的主要部位,卵巢间质细胞主要合成与分泌睾酮,排卵前循环中雄激素升高。
自青春期开始,雄激素分泌增加,促使阴蒂、阴唇和阴阜的发育和阴毛、腋毛的生长;在性成熟期前,促使长骨骨基质生长和钙的保留;性成熟后可导致骨骺关闭,使生长停止;雄激素能促进蛋白合成,促进肌肉生长,并刺激骨髓中红细胞增生。雄激素过多会对雌激素产生拮抗作用,可减缓子宫及子宫内膜的生长和增值,抑制阴道上皮的增生和角化。此外,雄激素还与性欲有关。
7、孕激素
孕激素由卵巢黄体分泌,又称黄体酮,在体内对雌激素激发过的子宫内膜有显著形态学影响,为维持妊娠所必需。
孕激素在月经周期后期,使子宫粘膜内腺体生长,子宫充血,内膜增厚,为受精卵植入作好准备;受精卵植入后,则使之产生胎盘,并减少妊娠子宫的兴奋性,抑制其活动,使胎儿安全生长;使子宫颈口闭合,粘液减少变稠,使精子不易穿透;大剂量时通过对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抑制动情,抑制排卵;在与雌激素共同作用下,促使乳房充分发育,为产乳作准备。
赞赏
长按白癜风症状有哪些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zhongdushijian.com/jdjz/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