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周围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损伤是较为常见的疾病。周围神经系指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神经成分,包括脊神经、脑神经和自主神经。
1.外伤
2.由于维生素缺乏、代谢障碍、中毒、感染等
3.由于白喉、铅中毒和格林-巴利综合征等
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表现是受损神经支配范围的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1.感觉障碍:可有感觉异常、感觉过敏、疼痛等。
2.运动障碍:可有肌束颤动、痉挛、肌肉痛性痉挛等。
3.自主神经障碍:可有多汗、高血压。也可有无汗,竖毛障碍,直立性低血压。
4.反射丧失
因单神经病多由局部病变所致,可考虑手术治疗(神经修补、转位或松解术)。多数单神经病中,脱髓鞘性者可考虑用皮质类固醇;轴突变性者,则根据病因,进行相应治疗。多发性神经病中,急性脱髓鞘性者可考虑用血浆交换疗法及支持疗法;慢性者可试用皮质类固醇。
[原理]
1.直接改善因神经营养血管受压、痉挛或断裂所造成的神经组织缺氧状态。
2.提高钠、钾泵功能和ATP的储备。改善组织间隙的水、钠潴留以及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水肿,防止胶质和结缔组织纤维化。
3.增高环磷腺苷与环磷酸鸟嘌呤核苷(cAMP/cGMP)的比值,抑制机体免疫功能亢进状态,减少变态反应在周围神经的发生和发展。
4.减少致痛性炎症介质的产生、释放,减轻和缓解周围神经的疼痛状态。
5.促进受损的周围神经的再生与修复。
[疗效]
郝鸣政等对34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并发的周围神经损害者(单神经炎3例,对称性末梢神经炎22例,局限性末梢神经炎,局限性感觉障碍3例,营养障碍5例)应用高压氧治疗,压力为0.25MPa,面罩吸纯氧,共治疗10-20次。结果完全恢复19例,部分恢复10例,未恢复5例。郭守蔚等报道4例周围神经损伤,病程为8d至5个月。经高压氧治疗21-60次后,3例痊愈,1例好转。
[注意事项]
1.对一些患有严重心、脑、肝、肾等脏器功能损害的患者,应谨慎采用高压氧治疗。
2.做好治疗前心理宣教,对精神、体质衰弱者,尤为必要。
3.防止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着重预防氧中毒。
四、心肺复苏后脑功能障碍
现代医学将有关抢救各种重危患者所采取的措施都称为复苏。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不仅是自主呼吸和心跳的恢复,从心脏停搏到细胞坏死的时间以脑细胞最短,因此维持脑组织的灌注是心肺复苏的重点,一开始就应积极防治脑细胞的损伤,力争脑功能的完全恢复。防治缺氧性脑损伤是心肺复苏后治疗的主要内容。
当脑完全缺血10-15s,脑的氧储备即完全消耗,患者意识丧失;20s后自发和诱发脑电活动停止。1min后脑干的活动消失,呼吸几乎停止,瞳孔散大。大脑完全缺血5-7min以上,发现有多发性、局灶性脑组织缺血的形态学改变。
神经系统的体征有体温升高及肌张力亢进、痉挛、抽搐乃至惊厥。如果脑缺氧的时间较长,脑损伤的程度较重而患者的肌张力完全丧失(即瘫)时,病情往往已接近“脑死亡”的程度,目前的脑复苏措施还无法使其恢复。当自主循环功能恢复、脑组织再灌注后,缺血性改变仍然继续。
1.脱水
2.低温
3.肾上腺皮质激素
[原理]
1.高压氧增加血中物理溶解氧量,血氧含量增加,克服了低氧血症。
2.高压氧改善微循环功能,增加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改善缺血缺氧组织的血供,增强细胞能量代谢和信使系统的调控作用。
3.高压氧下脑血管床减少,这是降低颅内压的重要原因。
4.高压氧可使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加强。
[指征]
1.在心肺复苏后遗有脑缺氧、昏迷者。
2.外伤性和非外伤性引起的缺血缺氧性脑损伤者,即使急性期脑水肿已消退,亦需行高压氧治疗。
3.植物状态患者(VS)。
[方案]
一般采用0.15-0.2MPa,50-60min×2吸氧,10-15min吸空气。CO中毒所致的脑损伤,应开始采用0.28MPa吸氧30-40min,减压至0.25MPa,再吸氧30-40min,第二次吸氧减压后,病情稳定可减压出舱。病情不稳定者,可在高压氧条件下连续停留,并积极抢救,直至病情稳定。
[注意事项]
1.及时、积极、准确的现场复苏是关键。
2.心脏复苏后及早进行高压氧治疗。
3.对因转诊等各种原因延误的患者,已逾脑水肿期,或昏迷时间较长的患者,仍可用高压氧治疗,而不应轻易放弃。
4.脑电图可作为长疗程高压氧治疗中动态观察的一项重要指标。
5.采用综合治疗是保护脑细胞的一项重要措施。
赞赏
长按北京中科医院电话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首选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zhongdushijian.com/jdjz/1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