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中毒事件

陶瓷人口述历史92我的父亲冯上松


五一节中科优惠治疗白癜风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610524.html

景德镇是世界上一座独一无二的特色城市,其独有性表现在始终以一个产业支撑城市的存在和发展——这个产业就是陶瓷。产业的兴起和发展离不开劳动力,据有关史料记载,明清时期,瓷业劳动力基本维持在万人左右;民国初期,直接从事生产的瓷业工人超过两万;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年,即使生产不太景气,开工率不足,仍然有名瓷业工人稳定就业;年,陶瓷企业走上国营后,职工人数增加到人;年,职工人数达到人。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瓷业职工(含大小集体)及其附属厂矿企业职工累计数(包括退休职工)总计达到近10万。景德镇解放后,瓷业的劳动用工、劳动关系、工资分配,劳动保护等各方面都不断发生变化,为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我们采访到了冯上松之子冯绍逵。他回忆了其父亲的点点滴滴。

冯上松,年出生,江西都昌人。曾任景德镇市劳动局副局长、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主持行政工作的副经理、市包装技术协会会长。

冯绍逵,年出生,江西都昌人。曾任市政工程处主任助理。

冯绍逵说:“家父今年91岁。目前身体还好,但确实年事已高,所以不太便利接受采访。家父的一些事我还是比较清楚,我就代替他对相关的一些事情作些回忆。父亲断断续续在劳动部门工作长达20年。当年的劳动部门是从计划经济走过来的,解放初期及文革前叫劳动局,文革中曾经与民政部门合并过,称市革委劳动民政组,后来又与人事局合并。当年是计划经济,整个陶瓷系统职工调动,工资分配都归劳动部门。在我的印象中,最早劳动局主要有四个业务科室,即秘书科、劳动调配科、劳动工资科、劳动保护科。家父年(24岁)就任劳动局工资股长(后改科);年至年先后任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劳动工资科科长;景德镇市瓷业工资改革办公室副主任;年(27岁)任市劳动局副局长,直到年。文革后,下放新平公社。年,又负责重新组建市劳动局,直到年,再调至市经委、市工业局、省陶瓷工业公司(主持行政工作)、市包装技术协会等部门任职。”

冯绍逵回忆了其父亲的童年生活及父亲在劳动部门工作的经历。

冯上松之祖父冯宗义早年上镇在窑里学徒,一直做到柴窑把桩工,其父冯祖德也跟随冯宗义学徒做到柴窑架表工。由于家庭收入尚可,冯上松8岁时读过三年私塾,那时能读上三年私塾就已经很不错了。11岁时,祖父因病去世,给家庭生活造成困难,据此,冯上松放弃学业去圆器坯房学徒(做坯)。旧时,有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学徒三年,帮工一年(帮师傅)。学徒第一年师傅只管饭;第二年工资为一担米(一担米为70公斤);第三年为二担米;第四年帮师傅打工,工资打“对折”(师徒“五五”分成)。那时,景德镇瓷业全部是私人经营,私人老板有“两个不做”即天气寒冷霜冻期不做;生意不好时不做。基本一年当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为歇工期,为此流传着“坯房无壁,歇手无吃”的谚语。歇工期间,冯上松就去其伯父冯祖宪家放牛(伯父家除做圆器二白釉外,还开灰釉店,要用牛来推碾灰渣)、擂颜料、挑水、打杂、倒马桶。冬天,野外没有草,没有牛放,就要上山砍柴,除供自家烧外,多余的就挑到柴炭市场上去卖,有时还到近郊菜地捡边皮菜和黄叶菜吃,吃不完就做腌菜卖。歇工期间,膳食不能像往常一样可以吃饱,碰到下雨天不能出门做事,而只能吃两餐(上午吃粥,下午吃饭)。

年槎柴窑工种定额计件单价

冯上松15岁(年)那年,学徒满期了,又帮师傅干了一年,终于可以自立门户单独出去做,可出师不利,这一年他碰上三件不好的事:一是农历正月里在邑山窑挛窑做小工,搬砖时不小心从窑磅上跌到窑垅里;二是在许家弄挑井水时,因自己体小力小,被盛满水的吊桶反拖到井里,幸亏被救及时,未丢性命;三是“挑步担”(主要是茶杯、酒盅、调羹等小件瓷器)去乐平涌山换米、换油,回家途中在柳家湾歇店,舍不得吃干饭,吃了两碗稀粥,睡在铺了稻草的二楼楼板上,半夜起来小便,因无灯照明摸不到楼梯,从二楼跌了下来,当时跌拐了脚,但还是坚持拿根柴棍当拐杖,挑着60多斤的瓷担一瘸一拐步行40华里捱到家。

新中国成立后(-年),冯上松先后在私企于新发瓷厂、余生炎瓷厂继续做坯,期间,担任景德镇市瓷业工会下罗汉肚窑基层工会不脱产的工会副主席。年初,上述两家私营厂同时并入新组建的私私联营厂群益瓷厂,冯担任该厂脱产的专职工务股长、工会主席。不久,冯上松调入市政府机关(工商管理局)工作。

年计件单价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在景德镇劳动部门工作的元老之一的冯上松回忆自己工作经历时,念念不忘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主持新中国成立后瓷业工人的工资改革。景德镇解放后,因为劳动关系、生产体制的改变,旧时工资制度难以适应新型的劳动关系,必须进行改革。不过,年至年国民经济三年恢复时期,为了尽快恢复生产,解决瓷业工人的失业,工资分配方式基本依照旧时的做法,但根据实际情况,在某些行当也实行了一些新的分配办法,比如奖励制度。年初,为了提高烧成质量和产品质量,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制定颁发了《景德镇市制坯超额差额奖惩办法试行草案》《景德镇市烧窑奖惩办法草案》,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景德镇瓷业工资分配以“条例”的形式把工人的劳动质量成果与其分配挂钩。超额质量标准的有奖励,达不到质量标准的扣罚基本工资。奖励每月终评定一次,奖金由资方付给,不得拖欠;处罚从工资中由资方扣除。如果整个坯厂质量超标,由市劳动局在坯厂上空悬挂红旗以示优胜,连续5次获得悬挂红旗的坯厂由市政府授予模范瓷厂称号。年左右,景德镇第一家国营陶瓷生产企业建国瓷厂首先破除旧时遗留下来的工资分配制度(包工形式的集体计件制),实行以工资等级为基础的计时工资制。按照职员、技工、工人、学徒四大类,每类又分若干等级,职员月薪最高为27万元(旧币,约人民币27元),最低为20万元;技工最高为36万元,最低30万元;工人最高为36万元,最低4万元;学徒一律三万元。应得工资必须以每日工作九个半小时的工作任务为考核标准,缺额计扣,超额不加。后期,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实行“计时+计量”工资制,即不强调工作时间,而强调产量和质量,即以生产定额为基本依据,完不成生产定额和相应的质量指标、破损率指标的,则相应扣罚工资;如果超额完成指标(产量、质量、破损)、同时整个企业的利润超计划的话,则发超额奖。年以后,景德镇瓷业公私合营得到较快发展,名誉上这种所有制形式还没有达到完全的公有制,但从企业领导体制(设立党团、工会组织、公方代表担任行政主要领导);用工制度(由政府劳动部门招工);生产管理方法,销售制度,企业参与社会公共事物等方面来看,已经完全脱离了那种私私联营(私私联营基本由私方代表担任行政主要领导)的模式,职工都有一种为国家做事的主人翁责任感,所以分配制度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年8月,在市委领导下组成了工作组,在公私合营的华光瓷厂进行工资改革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景德镇市瓷业工资改革方案》。

年瓷业工人计件工资汇编

年瓷厂小集体工资情况

年5月,以市委名义下发这个方案,工资改革在全市国营、公私合营、合作社营21个瓷业单位全面铺开,涉及瓷业工人两万多人。与此同时,还制定了《产品质量技术标准》《陶瓷各工种操作规程》《瓷器毛病(缺陷)产生原因及其解决办法》《瓷业工人劳动定额与计件单价》等多项配套文件,全部文字达数十万。这次工资改革的原则是“计件制”,这次的计件制与以往的“计件制”(这种计件制始终走不出某一个品种的大锅饭)根本的不同点在于通过制定具体品种的不同工种的单价,把计件考核落实到每一个工种进而落实到每一个操作工,这是以前的计件制达不到的。我们以正德器(脱胎)为例,传统正德器有各类品种或系列34个,计件单价要计算到每个品种的每个岗位,诸如,打杂、做坯、印坯、利坯、施釉、剐坯等,而施釉岗位又分为捺内外水、荡釉、沾釉、促釉等几个小工种。在定价的前提下,还有日产量及质量的定额标准。同时还制定了烧窑(槎柴窑)各工种的计件办法及包装业按品种计算的计件办法。这次工资改革彻底推翻了旧时景德镇瓷业工资分配办法,体现了按劳分配,克服了大锅饭,平均主义,调动了瓷业工人的积极性,提高了生产力,也为以后陶瓷系统各个时期的工资改革打下了基础。

年建国瓷厂工资表

第二件事是去上海招工。冯绍逵说:“年,父亲已经任市劳动局副局长,主管劳动用工等业务,市委考虑到景德镇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人才缺乏,职工的文化结构、知识结构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就决定到上海去招工。他在那里呆了一年多,这项工作经市委研究决定,由尹明市长牵头,招工的对象为一般技术人员(技工)、学生,有管理经验的干部。当时的上海市副市长对这项工作很支持,指示当地的劳动局、人事局、教育局、文化局、公安局、手工业管理局给予协助。招学生是因为刚成立的陶瓷学院、医校、建筑工程学院,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景德镇分校等学校生源不足,而上海是大城市,初高中毕业生比较多,只要是初高中生可以免试进大中专院校进行学习,也有些初高中生招来以后直接进陶研所工作的。为组建歌舞台,还从上海招来了一些文艺演员。招技术工人和技术人员,主要充实当时的一些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新兴企业,如水泥厂、陶瓷机械厂(很多老技工是从上海来的,后来都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通用机械厂(后印刷机械厂,来了一批人,印机厂上海人多)、新光耐火器材厂、家俱厂、服装厂等,还有些人充实了市政府、医院等部门(三院有几位主任医生就是上海来的)。招工是分批进行的,每批都有几百人,共计招了多人。那时交通不便,每当招满一批人后(人左右),就从上海坐火车到弋阳,再由弋阳坐汽车到景德镇。这件事在全国来讲都是新鲜事,按现在的说法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做法。去上海招工,大部分都是通过上海市有关部门办理了相关手续的,也有少数没有通过手续私自推荐的(有一技之长的人),那时计划性比较强,说是违反了政策,到外地去挖人才,市里还受到上面的批评。但如果没有一批思想开放的干部,景德镇就没有一批上海来的人才,景德镇的经济发展或许会受到一些影响。”

年陶瓷企业用工手续

第三件事就是防尘防职业病。冯绍奎说:“陶瓷生产烟尘大,工人容易得矽肺病(职业病)。旧时,陶瓷根本没有防尘措施,瓷业工人十之有九得矽肺病。父亲曾经兼任市防尘办公室主任,做了大量的防尘防矽肺病工作。六七十年代,景德镇有三个烟尘污染比较厉害的地方,第一就是东郊,为民、宇宙、水泥厂这一片;第二是南市区,光明、红旗、景兴、华电、红光、红星这些瓷厂;第三就是北市区、马鞍山一带,如人民、新华、东风、匣钵等厂。根据家父的回忆,年,全市有硅尘作业车间个,产尘小组个,直接接触粉尘作业的瓷业工人1.1万人,涉及到的具体为矿山开采、原料加工、坯体成型、装坯满窑、烧窑及彩绘颜料等。当时,粉尘作业的场所粉尘浓度普遍超过国家规定的每立方米2毫克标准的几十倍,最高的超过标准的多倍。特别是陶瓷炒石膏和瓷土厂的雷蒙粉碎机粉尘浓度高得惊人。另据化验分析证实,陶瓷原料总含硅量达91.2%,其中浮南矿石含硅量为85.4%,三宝蓬矿石为81.9%,祁门矿石为81.95%,含硅量越高对操作工人身体危害就越大。年,省劳动卫生研究所对我市从事陶瓷产尘作业的名工人的硅肺普查得出结论,硅肺病发病率13.2%,结核病发病率13.66%,瓷业工人死亡率最高的病是痨病,所谓痨病就是硅肺病与硅肺合并结核病(与陶瓷生产相关的职业病主要有矽肺病,铅中毒。其中,矽肺病主要是烧炼,成型车间。过量吸入二氧化矽粉尘。铅中毒是彩绘车间,吸入颜料中的铅。由于劳动部门对工业防尘和劳动保护常抓不懈,使得陶瓷行业的职业病逐年呈下降趋势,陶瓷工人的身体健康得到提升。时至今日,经市劳动局和市职业病防治所联合鉴定为职业病的瓷业老工人,依然享受国家政策规定的医疗和福利待遇)。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保护工人在生产中的安全健康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但由于传统思想的束缚,一些企业领导和作业工人都不以为然,认为,陶瓷生产自古以来就是与粉尘泥巴打交道,吃点灰尘很正常,并且把防尘作为软任务,视可有可无。操作工人认为瓷业生产一直就是这样过来的,他们不愿意戴口罩和防尘器具。为此,市委及相关部门在干部职工中开展防尘工作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同时强化防尘机构和工作人员的责任,市防尘办公室专门配齐了六名专职防尘测尘员,各厂有专门的职能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

裕民瓷厂50年代职工年平均工资

“采取的措施有:1.湿式作业。改变矿山‘风钻打眼’,采用中心或侧面供水湿式钻眼。不论机械打眼还是手工打眼,一律严禁打干钻;原料加工改干磨为湿磨,干碾为水碾,干拌为湿拌。2.通风防尘。陶瓷成型的利坯、磨坯、剐坯,取釉等工种的操作台前普遍安装吸尘器和吸尘罩,做到边吹边吸,吹吸结合。同时采用排尘管道、建立储尘室,使粉尘通过通风管吸入储尘室内。3.密闭吸尘。如生产工艺要求不能采用湿式作业的产尘工序,如颜料生产、石膏粉生产等,则安装密闭防尘罩,密闭吸尘管,密闭除尘器,密闭储尘箱等装置。4.喷雾洒水。若水份对工艺要求、产品质量无影响的产尘车间或产尘场所,安装喷雾洒水设备。5.自动操作。在瓷土和匣钵土的加工粉碎、过筛、球磨、运输等环节产生尘灰的工序,安装皮带运输机和提升机,改人工操作为机械操作。”

年要求铅中毒的鉴定报告

“经过几年的努力,60年代初,景德镇瓷业防尘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年的一项调查显示,陶瓷产尘场所的粉尘浓度基本得到控制,60%的产尘点的粉尘浓度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特别是匣钵厂、宇宙瓷厂、红星瓷厂、红旗瓷厂、景兴瓷厂、华电瓷厂、瓷土厂、瓷用化工厂等单位主要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还降低到国家标准以下。在此基础上,全市防尘工作进一步向规范化、制度化方面迈进。年,市人民委员会批转市劳动局、市卫生局、市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开展防止硅尘危害的工作报告》,对各单位提出了八项防尘管理制度。即,防尘工作领导制度;宣传教育制度;工业卫生监督制度;设备定期检查维修制度;防尘操作及卫生制度;定期测尘制度;硅肺患者管理制度;硅肺患者调离和病养制度。其中六、七、八项制度最受工人们称赞。具体规定,凡经健康检查和硅肺普查发现的硅肺患者,都要建立严密的卡片档案,硅肺病患者工作调动时,卡片档案随人事档案一并交给调入单位。为防止硅肺病患者病情恶化,规定各期硅肺病患者一律调离硅尘工作岗位。凡病情严重的(单纯二、三期硅肺病或各期合并结核者)要及时调离,且对其分批次送工人疗养院疗养。对单纯一期硅肺病患者,如果呼吸功能正常,没有明显症状,且生产环境中的粉尘浓度又降低到国家标准以下的,可在不超过三个月之内缓调。同时,要做好防痨工作,使单纯的硅肺病人与结核病的病人严格调离。”

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开始,陶瓷工业的防尘工作逐步向正规化科学化方向迈进,瓷业工人矽肺病发病率也逐年降低。

编辑黄璐璐

审稿许绍文

原创作品,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欢迎陶瓷人来博物馆讲述自己或他人的故事

博物馆长年征集与陶瓷有关的物件和文献资料

征集邮箱:huanglulu

taoxichuan.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zhongdushijian.com/jdff/661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