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ABOUT
凉茶是广东不可或缺的文化产物,然而却也因此有人想借此谋不法之财。龙岗一家凉茶店出售自称能治感冒的自制药粉,导致5名儿童不同程度铅中毒、急性肝损伤。
广东人爱喝凉茶的历史由来已久。
据记载,
广东凉茶最早出现于年
凉茶,是指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人体内热的中草药煎水做饮料喝。所以实际上,它算是中药还是饮料,一直以来这个问题都饱受争议。
它不仅可口,
且具有清热解毒功效
深受粤港澳地区人们的喜爱。
在广东地区,
隔几条街,总会找到凉茶铺,
“生命源于水,健康源于凉茶”
这是广东人民的信条~
▼
△大街小巷总有凉茶铺子
然而凉茶的模糊界定
却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就在前几天,
龙岗就出了这么件事
5个小孩去凉茶铺
买他们的“自制药粉”
导致了集体铅中毒。
新闻动态
NEWS
﹀
﹀
﹀
12月2日,市市场稽查医院反映,该院近期收治了5例严重铅中毒的儿童,患儿均因为感冒、咳嗽接受过龙岗区邹道希仁德堂凉茶店老板邹某的诊治并服用了该店配制的药粉,服用后出现血铅严重超标及转氨酶大幅升高的情况。
市场稽查局紧急联合相关部门对该凉茶店突击检查。执法人员表示,该凉茶店不具备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资质,亦不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现场发现大量的中药饮片及标识分别为“喉科”、“痰清”的粉末。这两种药粉由邹某家人用多种中药饮片打粉配制,销售给患者用于治疗感冒、扁桃腺炎等呼吸道疾病。经市药品检验研究院检测,药粉中重金属铅超标上万倍,服用后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
△该凉茶店内设有中药柜
是饮料还是中药?界定模糊造成监管“灰色地带”
小编了解到,目前在国内,有关部门是将凉茶是作为“饮品”进行监管的,并非“药品”。但是凉茶本身毋庸置疑是用多种草药熬制而成的。但草药的搭配没有统一标准,有的袋装凉茶会写明所含材料,但很多现场饮用的凉茶,是没有配方说明的。
有些老式的凉茶铺子,甚至兼备“中医”业务,会根据客人的症状和需求,现场调制配方。
△《南方日报》曾对旧式凉茶铺进行了专题报道
目前还很难界定中药凉茶到底是药还是饮料,因此对其的监管还存在一些漏洞。按《药品管理法》对药品的定义,中药凉茶并不能叫药。另外,销售药品必须具备药品经营许可证,而市内大部分的凉茶铺子,大多并不具备药品经营许可证。
如果凉茶被认定为茶,则应属于食品。但我国年起实施的《食品卫生法》中又规定:食品中不得加入药物。所以,凉茶的身份至今仍无法界定。
凉茶难以界定的身份,间接造成了监管上的“灰色地带”。对凉茶的监管,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小编查阅以往类似案例时了解到:
凉茶监管流程
经营凉茶需要办理营业执照,但对于凉茶制作、产品质量方面的监管,应该属质监部门管。凉茶的流通属于工商,店面应该归卫生部门管。经营凉茶店需要办理卫生许可证,但其产品应归属于食品卫生范畴,应由食品药品监管局来监管,除非是消费者饮用凉茶过程中出现身体不适,则可以拿到卫生部门检测。按现行法规,凉茶未被纳入药品监管。
温馨提醒
市民不要把凉茶当药喝,市面上很多凉茶铺出售的凉茶质量“参差不齐”,而且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喝凉茶。平时喝凉茶还要注意:不能在生病体虚的时候饮用,空腹也不能饮用。此外,最好不要到卫生条件差的凉茶摊购买。
“详细报道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zhongdushijian.com/jdff/5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