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之用,用药请咨询专业医生。
古代有的君王追求长生不老,常服铅丹。这种风气在唐朝尤为盛行。唐朝从建立到灭亡的年间,一共有21位皇帝。这21位皇帝中,至少有5位是因为服用丹药中毒而丧命的,他们是太宗、宪宗、穆宗、武宗和宣宗。
唐太宗晚年,由于身患重病,服用天竺方士炼制的“延年之药”,导致病情加重而死,年仅50岁。中唐的宪宗本来也是一位不错的皇帝,曾力图唐朝中兴,可40来岁就遍寻长生不老的偏方。由于服用丹药中毒,宪宗数月不能上朝。虽然最后是被宦官害死的,但如果不被害死,也活不了多久。唐穆宗即位后,惩办了为宪宗炼制丹药的方士,但后来他却重蹈涩辙,服用丹药,30岁就中毒而死。武宗服丹药后,毒热难忍,脾气变得喜怒无常,临死前连续十天不能说话,死时年仅30多岁。唐宣宗是晚唐时期一位比较有作为的皇帝,有“小太宗”之称。他即位以后,立即杖杀和流放了用金丹毒害武宗的道士赵归真、轩辕集等人。但后来,他也开始服用仙丹。由于中毒太深,背上长出了脓疮,最后,宣宗带着金丹之毒踏上了黄泉路。
除了以上5位,还有几位唐朝皇帝也曾经迷恋丹药。唐高宗曾于开耀二年服食丹药;武则天晚年服用过道士胡慧超的丹药;唐玄宗也曾命道士在嵩阳观炼丹,安史之乱退为太上皇之后,玄宗仍念念不忘金灶烧炼丹药之事;晚唐的文宗也曾服用过丹药,不过,他服食了郑注炼制的金丹之后,病情还有所好转,不知是真是假。
唐朝皇帝前仆后继地迷恋丹药,除了追求长生不老之外,据说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了治病。李唐皇族有一种遗传病叫“风疾”。史籍中明确记载,患此病症者有高祖、太宗、高宗、顺宗、穆宗、文宗、宣宗。风疾即现在所说的中风,发病急骤、死亡率高。高宗时期,皇后武则天之所以能掌握朝政,就是因为高宗患有风疾,长期风眩头重、目不能视,难以操持政务。其实,丹药之所以被以上皇帝所接受,大概因为丹药里面的铅丹有化痰开窍的功效,但是因其内服过久容易中毒,故不应久用。
本品为纯铅经加工制成的氧化物,也称红丹。主要含四氧化三铅。
主产于河南、广东、福建。
以细腻光滑、色橙红、无粗粒者为佳。
研细粉用。
辛、咸,寒,有毒。归心、脾、肝经。
外用拔毒生肌,杀虫止痒;内服坠痰镇惊。
1.疮疡溃烂,湿疹瘙痒,疥癣
本品味辛咸性寒,有毒,外用有拔毒化腐生肌、收湿杀虫止痒之功。
治疗疮疡初起红肿或脓成未溃者,配黄明胶,如敛疮内消方(《普济本事方》)。
治疗痈疽溃后不敛,配伍煅石膏、轻粉、冰片,研细末,外掺疮上,如桃花散(《马氏方》)。
治疗湿疹,疥癣,可与轻粉、黄连、黄柏等同用,共研细末,如金华散(《婴童百问》)。
2.惊痫癫狂,心神不宁
本品质重,性沉降,咸走血分,入心经,能镇心安神,用治惊痫癫狂,心神不宁。但因其有毒,易致蓄积性中毒,故内服宜慎。
此外,铅丹又为制备外用膏药的重要原料,常与植物油或解毒、活血、生肌药熬制成外贴膏药应用。
外用适量,研末撒布或熬膏贴敷。
内服多入丸、散,0.3~0.6g。
本品有毒,用之不当可引起铅中毒,宜慎用;亦不可持续使用以防蓄积中毒。
孕妇禁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zhongdushijian.com/jdff/10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