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平度市抢抓村庄布局优化调整后乡村发展新契机,从村庄集体农民增收致富路径不畅等方面着重发力,优先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大力实施党建统领乡村公共资源共享行动,其中店子镇党委以15个新村统筹95个自然村地域、资源等要素,坚持党组织书记带头,把全镇划分为“东中西”3个发展版块,树好了每个版块发展先行“旗手”,切实以点带面加快实现全镇高质量发展。
推动东部葡萄实现旱地里高产质优
——以南盛家村为示范
年党支部面对全村多亩旱地和产量稀少的葡萄带头开始了“外出考察、开建天池’、推广滴灌、畅通销路、标准提质”的葡萄产销新路子。
一是解决用水难题。党支部3次外出赴莱西、五莲等地考察后,摸索改善土地干旱现状,解决用水难题。经多方筹措,村里出资多万元,发动30余人,历时10个月,在村南、西南山脚下,开建了2座立方米的“天池”,实现自流灌溉,解决了多亩沙地用水难题。
二是广拓市场销路。如何让来之不易的水发挥更大作用?党支部学习外地经验,在全村千亩葡萄园应用滴灌技术,节省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葡萄质量和产量,但也遇到新难题——产量超出当地“消化”能力,导致大量成熟葡萄滞销。面对“幸福的烦恼”,党支部迅速出招,一方面联系收购商,将剩余葡萄销往东北地区,另一方面建立多个冷库打造葡萄保鲜一条街,通过拉长葡萄销售期提升葡萄价格,为农户增收多万元,有效拓宽村民经济来源。
三是推广标准生产。市场竞争让党支部思变、求变,村里打破葡萄传统落后管理方式,采用标准化生产模式,以绿色食品为目标,杜绝化学肥料和剧毒农药使用,引导全村葡萄种植走向绿色标准化生产。年在青岛市乡村振兴工作队帮助下,万元投向了村里,建起避雨葡萄大棚32亩,提高了葡萄品质,实现每亩节省余元成本,收入达到露天葡萄2倍,为高端种植打下了基础,带动了东部地区加快标准化葡萄产业发展,年村集体收入达到15.3万元。
实现中部火烧、新材料产业“双核”发展
——以“许家村+史家村”为示范
年许家村党支部着眼市场发展趋势,全方面加快整合提升“店子火烧”影响力。
一是打造统一品牌。率先成立“平度市店子火烧行业协会”及协会党支部,打出“许记店子火烧”品牌,将周边火烧店铺由行业协会统一标准规范提升。重点规范了一盘散沙的店子火烧市场,逐步统一标识、统一店面、统一采购原材料、统一制作标准,有效解决“店子火烧”经营乱象。
二是提升市场价值。通过注册商标、建设“店子火烧非遗文化展示馆”、举办“第一届店子火烧美食文化节”、开办连锁实体店、网上直播带货、开发火烧新产品等,多方式拓宽火烧销售渠道,加快火烧走出去、走上去。
三是做大产业运营。加快许家村和周边村庄的土地流转,吸引更多农村家庭或商铺加入,扩大店子火烧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化体系和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合作社模式。此外,吸引回乡人才6人,增加就业岗位20个,实现销售收入万元,推动店子火烧产业走向标准化运营,加快打造成为“平度市第一面食加工村”,年村集体增收15.8万元。
2年前,史家村村民主要以耕地种养为主,收入仅够温饱,村集体负债13万元。2年党支部主动担当,引领党员干部一班人走园区化发展方向,积极推动村集体增收。先行打出“免费为企业提供土地5年”的利惠政策,陆续吸引40多家企业入驻,初步实现村庄工业项目从无到有历史性突破。
为进一步扩大驻村企业规模,党支部将村北亩土地规划为工业项目聚集区,发动村里出资35万元,健全了工业区道路和水电配套。特别是年抢抓店子新材料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机遇,一夜流转土地亩,使新材料产业园提前半年完成了开工建设,为后续项目入驻节省了时间、减少了成本,吸引了项目方扩大投资。目前,村庄引进企业46家、个体工商户22家,吸引近名富余劳动力入企务工,年村集体增收万元,推动村庄走上了加快发展的好路子。
打造西红柿产业基地
——以东棉柳村为示范
为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党支部多年前数次到明村镇、崔家集镇学习樱桃西红柿种植技术,组织专业人员对土地进行检测,找准种植樱桃西红柿路子。随后,党支部带领部分村民投资40多万元,在村内打造“店子镇樱桃西红柿现代农业产业园”,先期建成2个占地5亩的标准大棚,紧接争取平台资金多万元,在村周边流转土地亩,最终建成樱桃西红柿大棚25个,为全镇农业结构调整发挥了示范作用,加快打造平度北部最大樱桃西红柿生产基地,带动周边村民“家门口”就业,推动村中快餐馆和小超市发展,实现大棚每年增收20万元以上,大棚务工人员每年增收2万元以上,年村集体增收8.6万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zhongdushijian.com/jdff/10017.html